近日,在省普法办举办的2017—2018年度全省“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评选活动中,市院参选的“1+4+N”未成年人普法模式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是我市唯一获奖的项目。此次评选活动,全省共有92个项目参加评选,最终评出获奖项目31个。
“1+4+N”未成年人普法模式,是市院针对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构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1+4+N”即“一个平台,四项措施,多种普法形式”,就是以检校合作共建“法治校园”为平台,采取派驻一名法治副校长、设立一间驻校检察官工作室、建立一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派出一支专业的法治巡讲队伍四项措施,通过迎合青少年需求和接受力的多种普法形式,着力转变“被动型”法治宣传方式,建立多元化、长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
一、重预防,检校合作,搭建普法新平台。市院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深入职业高中等学校了解各个学校的法治教育现状和法治需求,在充分调研后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普法对象,将校园法治宣传从重点学校向面上学校扩展,从普通高中向职业中学、农民工子弟学校侧重,进一步扩大了普法的受众面。并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法治校园”创建活动。2017年6月,市院在揭阳市捷和职业技术学校启动“法治校园”创建活动示范点,并以此为探索法治教育新模式的平台,强化了检察官在学校普法中的主导地位,与学校齐抓共管,通过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开展观护帮教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二、务实效,多措并举,推进普法新模式。为打造“法治校园”,在校内营造“增强法治意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市院采取四项措施,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一是受学校聘任,派驻一名优秀检察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校园加强法治建设提供司法支撑。二是在“法治校园”设立一间检察官工作室,检察官定期到学校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听取师生意见,接受法律咨询,延展预防触角,建立常态化预防机制。三是在学校建立一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通过依托学校优质的教育管理资源及检察机关专业的法律支持,对附条件不起诉、附条件不逮捕,校园欺凌案件肇事者、法律法规意识薄弱的青少年开展一定期限的考察观护和帮教,使在校或已毕业的行为不当的未成年人得到适当的监护、教育和矫正,为其重新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创造良好条件。2017年11月,市院在“法治校园”示范点建立了我市首个学校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四是成立一支由法学功底深厚、办案经验丰富的青年检察业务骨干组成的全市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讲师队伍,深入辖区内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开展普法巡讲活动。巡讲中,讲师团成员把办案获得的案例经验和法治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确定巡讲课题,采用以案释法、互动游戏等方式,增强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知识和能力。
三、多形式,丰富新颖,营造普法新氛围。在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活动中,坚持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式讲课模式,依托“法治校园”这一平台,积极创新青少年“需适”型普法形式和活动。一是牵头举办普法集市,携手送法护成长。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的协作,全力构建未成年人工作联动机制,牵头邀请市人社局、市公安局等多个部门组成普法集市,走进校园为学生答疑解惑,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二是组织普法嘉年华,寓教于乐效果佳。2017年4月25日,市院在“法治校园”示范点开展主题为“法治进校园 普法嘉年华”的大型普法游园活动。通过精心设置了“法律搬运工”、“法意相通”等趣味十足且充满法治文化气息的普法游戏,将《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基础知识融入到游戏环节中,吸引了该校1000多名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在活跃热闹的现场互动中学法、懂法。三是观摩庭审活动,身临其境受教育。组织学生观摩、旁听法院公开庭审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庄严和司法的公开透明,更把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植根于内心。四是模拟法庭审案,亲身亲历体验深。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作为“模拟法庭”的审理案件,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庭审过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直观认识和体验。五是巧用微信宣传,强化引导正能量。结合目前微信使用人群广泛、使用频率极高的特点,2017年11月市院开设了“揭阳未成年人检察”微信公众号,传递揭阳未检工作新声音,以此拉近揭阳未检与民众的距离。六是组建法律兴趣小组,确保普法常态化。协助学校组建“法律沙龙”兴趣小组,该兴趣小组成员同时作为普法宣讲员在学生中开展常态化普法;依托驻校工作室在学校开展“普法学习月”活动,联合学校通过组织学法主题班会、在校园广播站和黑板报开辟“学法专栏”、利用早读课时间学法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经常性的基础法律知识学习、讨论活动。七是创建法律阅览室,精神食粮受益深。市院还向学校赠送一批法律、人文书籍,创建“阳光行”法律阅览室,为师生日常阅读、学生提供空间和资料。一系列措施和活动的推开和坚持,使得校园普法活动得到了持续开展,也真正从源头上把控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